廢死聯盟正在製造台灣的恐怖「破窗」 2012-12-03 13:38 |
台南十歲學童慘遭割喉殞命!正當台灣社會義憤填膺、懼慟不已之際,廢死聯盟成員吳志光說話了,他主張兇嫌曾文欽知所以這樣幹,原因絕對不像他自己供稱的那樣單純,只是上網查詢後認為「殺一、兩個人不會判死刑」,就犯下這種千夫所指的罪行,「許多因素都是長期造成的……」 這讓我想起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James Q. Wilson)跟犯罪學者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來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這項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某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歹徒甚至會闖進屋內,在那裡定居或縱火。 為什麼會醬子呢?法國群眾心理學者勒龐(Gustave Le Bon)在《烏合之眾》裡主張:「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形單影隻時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但當他成為群體的一份子時,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 這就是犯罪心理學上知名的「責任分攤」意識,一旦誤以為責不完全在己,就會更肆無忌憚、有恃無恐。 而類似廢死聯盟、吳志光那種論調,正像不斷拋出一枚枚石塊,擊破台灣的「社會之窗」、「法律之窗」、「道德之窗」和「法律之窗」。 如果對於曾文欽的惡行,可以用「長期的」、「複雜的」來論斷,那麼社會能夠怪罪於曾文欽、和曾文欽得以歸咎於社會者,簡直多如牛毛,而且多數都不是曾文欽的責任。他因為失業而想吃牢飯,所以是「馬英九不殺學童,學童因馬英九而死」囉?誰教這個總統沒把經濟搞好、沒將失業率降低! 他不僅想吃一陣子牢飯、還打算吃一輩子牢飯,也該怪陳冲囉?因為看陳內閣的表現,在他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讓景氣好轉。 吳志光所謂的「責任分攤」思維,還不只表現在廢除死刑、解讀割喉命案上。去年十月媒體報導,教育部可能明令禁止師生戀,就是最具體的例證。 當輿論因為教育部發文各級學校、要求新修訂教師聘約時增加這項條款而大譁時,身為教育部性平委員會防治組召集人的吳志光卻說,在那些教師因性侵、性騷擾、行為不檢有損師道而遭解聘的案件中,往往「涉世未深」的是老師這一方,還有女學生每次與老師上床都用手機錄音;所以有必要讓老師知道,師生戀是「高風險」的行為,一定要避免。 這是什麼鬼論調、鳥邏輯?!老師性侵、性騷擾女學生,是因為「涉世未深」而遭女學生「設計」的嗎?這樣一來,性平案件責任主要就得歸咎於女學生囉? 當一名學童之死,責任不完全在割喉之狼身上,所以不應處以極刑;當一名女學生遭性侵,狼師竟然是「涉世未深」的「遭陷害者」,所以教育部要提醒他們師生戀就像酒後駕車屬於「高風險」行為…… 台灣的「破窗」正在一片片被廢死聯盟、吳志光他們製造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