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3 23:3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0# 張仔 的帖子
益生菌的效果還是很難跟抗生素比
如果場內抗生素用的多 要用益生菌取代抗生素可能是點火上身吧
但若場內加的抗生素是低階簡易像otc或ctc只是加一些些安心的
那其實是加otc或ctc或益生菌可能看起來效果都ok
差就差在益生菌還貴一些些吧...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3 23:34: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張仔 於 2008-11-13 23:17 發表
6.說實話其實許多數據來自國外報告與 ...
嗯嗯 確實是實話^^
有沒有廠商比對過國外實驗數據 與國內實驗效果不一致的情形呢:091 |
|
|
|
|
|
|
|
發表於 2008-11-14 00:37:4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2# 團長 的帖子
其實國內這方面的報告 也是很多
效果也是肯定的
但是 他就是改善 改良一些問題而已
我從來沒看過什麼報告
有寫說 大幅改善飼料效率 或者是 可以完全取代抗生素的
飼料效率有沒有改善? 有,, 有沒有超過5% 很拼 2%就差不多了
30%? 做夢
根本來說 還是豬場管理才是重點 |
|
|
|
|
|
|
|
發表於 2008-11-14 01: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細菌屬於原核生物,不是真核生物的生命型態
以前我就寫過帖子(看看有沒有人可以找得出來,我沒時間再去找了)有關益生菌的議題
1. 細菌不是豬,培養就是讓它們繁殖繼代下去,而且速度很快,DNA突變或遺傳機制改變
的機率相對於哺乳動物的是大了非常多,如果在自場持續培養,難保出現突變菌株,總
有機會遇到益生菌變成有害菌(或至少是無益菌),這種保持菌種遺傳物質或機制不改變的
技術不是一般豬場內可以辦得到的;(去問問那些將益生菌加到優酪乳的公司,其菌種是
如何保持不變,能否請團長去了解一下,再來報告給大家)
2. 我支持Bananafish的見解,國外的報告幾乎都是在原有良好且穩定的飼養條件下,改善
了一些些(也就是不甚明顯,但有部分改善那類型)豬隻的生長、屠體或免疫。其實,早在
2000年我去澳洲參加會議時就與當地的研究學者專家討論過,他們的經驗與看法亦然。
也就是你場裡原有的菌相(不論是有益或有害的菌)如果處於不穩定的情形,也就是隨時有
突然可能某些或某個菌種大量增加或減少,那麼你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些有益菌,又
能如何呢?隨時有可能被消滅或抑制,那你今天看到的效果,過了三五天後就不見了,
再過個一星期也可能被顛覆掉,因為場內的菌相是處在不穩定狀態。(能否請Bananafish
提供一些相關的國外資料?因我已好久沒碰這項目了,大概有六年以上了吧)
[ 本帖最後由 pighead 於 2008-11-14 01:16 編輯 ] |
|
|
|
|
|
|
|
發表於 2008-11-14 13:59: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4# pighead 的帖子
報告教授...
我現在身陷敵後
手頭剛好沒有資料
上美國網頁又被封鎖
資料都放在國內..
有回國 再補上資料 哈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4 14:03: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4# pighead 的帖子
;(去問問那些將益生菌加到優酪乳的公司,其菌種是
如何保持不變,能否請團長去了解一下,再來報告給大家)
===========================================
太看得起我了….
我只能盡量從期刊去找找摟(或找人問問><)
Po錯資料會被打槍的:061 |
|
|
|
|
|
|
|
發表於 2008-11-14 14:27: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團長 於 2008-11-13 11:59 發表
耐酸度??益生菌會怕酸?
那不就不能跟酸化劑並用??
抗藥性喔 心肝殘殘
別加抗生素就好了
但挫屎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跟抗生素相較的結果如何了>”
看是什么菌?有些菌不耐酸。不过我觉得不用太担心这个,因为你用的酸化剂量比较少,达不到杀死大多数益生菌的量。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4 22: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丹麥 益生茵最新展~~
丹麥研究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在豬場現場繁殖出足夠數量、高活力的益生菌,以便更好地在豬的腸道形成菌落。經證實,這套方法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濕飼系統當中。
介紹
豬的腸道微生物區系可抵抗某些腸道病原的繁殖(Hillman等人,1994),而且常有報導稱某些乳酸菌(LAB)具有抑制大腸桿菌屬病原的特性。
體外試驗當中,如果在豬的微生物區系當中加入大量的可以產生乳酸的細菌,就可以持續穩定地抑制這些病原的活力,這種效果是可重複的(Hillman等人,1995)。然而另一方面,各種商品益生菌在豬體內的應用效果又存在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眾所周知的。
同一種益生菌有可能對於某個豬群有效,而對另一個豬群卻無效。今天有效的益生菌明天又可能無效。這種現象造成了一線養豬企業以及獸醫界對益生菌的實際應用價值產生了懷疑。造成益生菌實際應用效果不穩定的原因有兩大方面。這兩方面的原因之間又是互相聯繫、互相作用的。
1.
所選益生菌的菌株出於某種原因喪失了效力
2.
益生菌在實際應用當中未能達到理想濃度
效力
細菌的繁殖是非常迅速的,並且它們會迅速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所處的環境。經過多個世代之後,在分離/發酵過程之間,並且受到工廠所採用的培養方法的影響,初始分離菌株抑制有害病原的效力可能會逐漸削弱。某種乳酸菌屬的微生物最初分離出來的時候可能能夠有效抑制大腸桿菌病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會"喪失"抑菌效力。在腸道微生物區系當中,添加的有益菌會和其他微生物競爭營養和空間,這種情況下,如果它能產生抑制其他種類微生物的化學物質,就會擁有更多的生存優勢。這種化學物質稱為細菌素。與乳酸的產生不同,細菌產生細菌素的能力可能會因為工廠化加工過程而發生“改變”,甚至完全喪失。
益生菌的工廠化繁殖過程是經過精細控制的,甚至可以比喻為“與世隔絕”的。所培養的益生菌都是清一色經過篩選的,培養環境當中不存在其他微生物的競爭,只存在單一的益生菌培養,而且富含養分。這種環境會促進菌體數量的增加,而不會促進細菌素的產生。其結果可能導致菌群中不能產生細菌素的菌體生長更快,而且每次轉移到新的媒介上之後,不產生細菌素的菌群比例都會增加。按照這種方式,菌株就會逐漸適應工廠化培養的新"環境",不再產生細菌素,從而失去對有害病原的抑制作用。人們懷疑益生菌可能會在培養過程中失去產生細菌素的能力,從而喪失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以及梭菌之類的其他細菌的能力。
數量上的差異
在工業化生產益生菌的過程中,有一點需要確定,那就是應該在什麼時候收穫菌體並將其乾燥。理想的收穫時機是當菌群中處於積極生長期的菌體數量最多的時候。如果收穫過早,菌體數量就達不到最佳水準,這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降低以及資源的浪費。如果收穫過遲,那麼菌群中已過積極發育期的菌體比例就會增加。這種菌體比年輕的菌體更脆弱,在此後的分離、乾燥、包裝和儲存過程中更易遭受破壞。冷凍乾燥的過程會殺死60-90%的菌體。之後,在存儲過程中菌群活力又會進一步下降,最高下降比例可達99%,即便在最佳的存儲環境當中也不例外。
此外,假使再經過飼料制粒過程,菌群活力還會遭受進一步破壞。擠壓膨化的過程會產生高溫高壓,會殺死一部分菌體,使得活力進一步下降。據說包衣技術可以為菌體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包衣處理用於膨化加工的益生菌產品當中活性菌體的含量僅能達到未處理益生菌產品的10%。根據使用的具體方法,標稱的菌體數可能會造成困惑甚至誤導。最近關於益生菌凍幹製品活力的一些研究顯示,簡單地把菌體分為活和死兩種狀態可能並不足以說明問題。 Lahtinen等人在Kell和其他同事的成果基礎上繼續研究,得出結論,菌體細胞有四種狀態:
1.
有活力的(活動的,並且可培養)
2.
休眠的(不活動,但在適當環境下可培養)
3.
活動但不可培養
4.
死亡,不可培養
如果簡單採用菌體細胞數來對益生菌產品進行說明,那麼這些細胞在動物的腸道內究竟能否成功繁殖?菌落形成單位(CFU)計數通常是在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培養基中進行的。液體豬飼料當中有可能不具備培養基當中的營養條件。即便具備這種營養條件,也可能因為野菌和酵母菌的競爭而無法被益生菌利用。因此以前對益生菌產品所做的CFU計數可能無法準確反映該產品’在豬身上實際應用’時的活力。因此,益生菌活菌飼料添加劑的實際效力將取決於:
·
最初篩選益生菌菌株的活力和生命力
·
益生菌在液體飼料當中的菌落狀態,不僅僅是CFU計數
·
該益生菌往液體飼料中添加的時間
·
腸道狀態(腸道生理)
·
到達腸道的日糧成分
·
腸道當前的微生物區系組成
·
益生菌在腸道中的菌落狀態
·
益生菌產生細菌素的能力
====================================
上面文章轉載自李仔在飼養管理發表的..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4 22: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相信,通過配製更適於微生物活動的日糧,可以提高益生菌的繁殖能力。可以,並且應該挑選合適的益生菌來與特定的日糧相配合,或者反過來,挑選合適的日糧配方來與特定的益生菌相配合。我們認為,如果想要用益生菌來替代動物飼料當中的抗生素類促生長添加劑,那麼益生菌產品就必須:
• 成本效益高 – 花費一定成本可以添加足夠數量CFU的益生菌
• 活性穩定 – 菌體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 日糧配方必須穩定,並且適合於所採用的益生菌
• 益生菌菌株必須適合於宿主動物
丹麥研究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在豬場現場對益生菌進行再繁殖,培養出足夠數量、高活力的益生菌,以便更好地在液體飼料中,進而在豬的腸道中形成菌落。經證實,這套方法在丹麥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濕飼系統當中。豬場購買一種特殊的容器,裏面裝有益生菌及其理想營養介質。豬場生產人員在裏面加水,放置24小時令其發酵處理。處理之後,定期(每天)把容器裏的液體混到濕飼系統當中。現在,益生菌的活力和生命力都很高,能夠在濕料當中形成優勢菌落,抑制野酵母及傳染性細 菌的增殖,並進而在豬的腸道中形成足夠大的菌體數量,從而對動物產生有益的效果。正是那些野酵母和細菌消耗掉了為了豬的健康而在日糧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在丹麥,我們尤其在採用濕飼系統的母豬當中觀察到了很好的效果。提供了大量的、富於生命力的益生菌之後,母豬的食欲大增,採食量上升,從而實現了:
• 產前母豬應激死亡率下降(難辨梭狀芽孢桿菌 Clostridium dificile)
• 分娩更成功,產仔更好,弱仔、死胎減少
• 泌乳期第一周泌乳量提高
• 斷奶仔豬更均勻
• 斷奶仔豬數提高
====================================
上面文章轉載自李仔在飼養管理發表的.. |
|
|
|
|
|
|
|
樓主 |
發表於 2008-11-14 22: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上面兩篇 我有3個疑問
1.一樣的益生菌在濕飼與乾飼上是否有差異
會差異 很大嗎
2.日糧配方還須配合益生菌喔
3.益生菌菌株必須適合於宿主動物
這益生菌的現場運用也太複雜了吧:021 |
|
|
|
|
|
|